博文纲领:
- 1、13天让皮肤细胞年轻30岁,英国科学家找到精准细胞重编程新方法
- 2、Nature子刊!炎性巨噬细胞通过减少线粒体翻译重编程为免疫抑制
- 3、“重编程”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三十岁,这项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 4、免疫组化ihc
- 5、巨噬细胞重编程可增强抗癌效果
13天让皮肤细胞年轻30岁,英国科学家找到精准细胞重编程新方法
巴布拉汉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找到了新的平衡点,他们针对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实验。首先,将衰老细胞导入转录因子,10-17天后细胞成熟,然后移除转录因子,让细胞回归原状。通过表观遗传时钟和基因转录物读数,研究显示重编程后的细胞表现出年轻30岁的特性。
据英国卫报报道,剑桥大学合作组织巴伯拉罕研究所,开发出“成熟期瞬时重编程”技术,成功将53岁女性皮肤细胞还原到23岁,论文发表在《eLife》期刊。就像树木生长会有年轮,人体长大后细胞内也有衰老印记。而英科学家通过为期13天的实验,利用一种化学混合物,能够对细胞重新编辑,消除老年细胞的衰老印记。
原理是创造诱导干细胞,对原来的细胞进行修复和替换,从而让细胞的功能逐渐恢复,这样才能让皮肤重新散发活力。目前科学家只是在皮肤细胞以及相关的衰老区域取得成就,但具体原理还没有调查清楚。他们将继续研究这项技术造福人类。主要原理就是激活细胞,使细胞重新年轻态。
为表彰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贡献,2012年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Nature子刊!炎性巨噬细胞通过减少线粒体翻译重编程为免疫抑制
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其在炎症与免疫抑制过程中的表型转变与代谢重编程具有重要意义。在Nature子刊发表的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讨了转录因子ZEB1在调控这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ZEB1在急性炎症和免疫抑制反应中发挥相反的作用,介导巨噬细胞从免疫原性状态向免疫抑制状态的转变。
实验结果4表明IL-10通过诱导线粒体自噬来维持线粒体完整性和功能。LC3-GFP转基因小鼠产生的巨噬细胞中,IL-10的缺失导致线粒体自噬受损。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的使用可以模拟IL-10的作用,抑制功能障碍线粒体的积累和ROS产生,恢复基础呼吸和最大呼吸能力。
基因重编程技术在提升巨噬细胞对抗癌症效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研究人员通过将巨噬细胞表型从免疫抑制状态向免疫促进状态转变,显著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而更有效清除肿瘤细胞。
运动确实可以通过代谢重编程增强中年雄性小鼠的抗炎水平。具体来说:长期有益影响:本研究发现,雄性小鼠从1个月大开始进行为期3个月的游泳训练后,即使在间隔11个月的非训练期间,也能抑制细胞因子反应并减轻脂多糖挑战下的脓毒症,这表明早期定期锻炼对炎症免疫具有长期的有益影响。
“重编程”让皮肤细胞“返老还童”三十岁,这项技术的原理是什么?
1、成胶原蛋白的工作能力。在此次试验中,胶原蛋白的生成也被用于检验细胞低龄化的实际效果。事实上,和没有历经太重程序编写的皮肤细胞对比,这些低龄化的细胞可以生成大量胶原蛋白,进而更迅速地让伤口修复。
2、保持皮肤年轻,首先要做到体内细胞年轻,这个需要每天多吃水果和坚果,增加太阳能量和维生素,保持皮肤细胞年轻化;其次,多运动多,保持细胞活力;还有多喝水、不熬夜,排除细胞毒素、避免细胞提前衰老。
3、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iPSC)实现“返老还童”,首先从原理上看,可以通过将成体细胞转化为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能力的iPSC,进而实现细胞活力的再现。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团队发现,通过向成体细胞加入特定的转录因子(SoxOct3/Klf4和c-Myc),可以将成体细胞转变为iPSC。
4、通过将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细胞核会发生重编程,这一过程使得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返老还童”,为克隆动物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最早的克隆动物,如1952年诞生的北方豹蛙,为这一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多能干细胞和器官干细胞培养:细胞化学重编程技术在多能干细胞和特定器官干细胞的培养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为疾病治疗和再生医学提供了新途径。器官移植和组织修复:通过体外培养类器官,该技术为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在组织修复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6、这项技术真的能够使人“返老还童”吗?什么是细胞重塑?细胞重塑(cellremodeling)就是通过人工手段把一种类型的细胞(比如成纤维细胞)变成另一种类型的细胞(如肝细胞或胚胎干细胞)。
免疫组化ihc
1、ihc和ish的区别ish是原位杂交,ihc是免疫组织化学,两者不一样。ish英文全称是insituhybridization,原位杂交,指将特定标记的已知顺序核酸为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核酸进行杂交,从而对特定核酸顺序进行精确定量定位的过程。
2、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ImageJ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包括两部分:自动分析染色情况和自动阳性细胞计数。通过使用IHC Profiler插件实现染色情况的自动化评分,以及Trainable Weka Segmentation插件进行阳性细胞和阴性细胞的计数。
3、抗体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免疫组化(IHC)技术,这是一种在显微镜下研究组织样本中特定抗原分布的技术。IHC-P(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Paraffin)和IHC-F(Immunohistochemistry with Frozen)是IHC的两种具体形式,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样本处理方式。IHC-P,即石蜡切片免疫组化,常用于常规病理学分析。
4、免疫组化,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或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利用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以确定组织细胞内特定化学成分分布和含量的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标记抗体的显色剂进行显示,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结果。
巨噬细胞重编程可增强抗癌效果
基因重编程技术在提升巨噬细胞对抗癌症效能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研究人员通过将巨噬细胞表型从免疫抑制状态向免疫促进状态转变,显著增强了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进而更有效清除肿瘤细胞。
通过构建合成肽RP-182,旨在更强地结合CD206受体的特定活性基序,研究人员发现,当RP-182与CD206结合时,它会引起受体结构的变化,激活了生物学途径并发送化学信号,以重编程巨噬细胞,开始杀死癌细胞。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发现,通过重编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止肿瘤生长。研究指出,肿瘤进展与mTORC1信号通路中的结节性硬化症蛋白复合物(TSC复合物)相关,TSC复合物中的Tsc1缺失时,肿瘤实质巨噬细胞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竞争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