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纲领:

在PLC编程里,为什么在梯形图里是常闭点,而在接线图里是常开点?请高手帮...

在PLC编程中,梯形图和接线图中的常开、常闭点概念其实反映的是电气信号的逻辑状态。梯形图中,常闭点意味着当输入为0V(低电平)时,对应的触点断开,而常开点则在高电平(+24V)下闭合。这与实际的电气连接相对应,常闭触点通常代表设备的默认关闭状态,只有当外接信号触发时才会变为打开。

梯形图和接线图(梯形图和接线图一样吗)

区分:输入是以+24V为公共点的:有高电平(+24V)输入到PLC时,对应的常开点闭合,对应的常闭点断开。输入是以0V为公共点的:有低电平(0V)输入到PLC时,对应的常开点闭合,对应的常闭点断开。I0.0端子外接急停按钮的常闭触点时,梯形图中应使用I0.0的常开触点。

同样道理,如果外部线路为常开,在内部I0.1程序为常闭,那么这个时候I0.1即为导通状态。如果外部线路为常闭,那么I0.1即为断开状态。

如何画继电器

1、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另一种是按照电路连接的需要,把各个触点分别画到各自的控制电路中,通常在同一继电器的触点与线圈旁分别标注上相同的文字符号,并将触点组编上号码,以示区别。

2、继电器由线圈和触点组两部分组成,所以在电路图中,继电器的图形符号也包括两部分:一个长方框表示线圈;一组触点符号表示触点组合。当触点不多电路比较简单时,往往把触点组直接画在线圈框的一侧,这种画法叫集中表示法。在较复杂的电路中,为了方便,常常采用分散表示法。

3、如下图所示,继电器触点有常开常闭之分,图中线圈不得电时,触点1和9通,为常闭;当线圈得电(电压根据继电器的型号来确定)后,触点1和9分开,5和9接通;也就是1和9变为开点。绘制状态有很多种,根据具体的来改变。

4、继电器线圈在电路中用一个长方框符号表示,如果继电器有两个线圈,就画两个并列的长方框。同时在长方框内或长方框旁标上继电器的文字符号“J”。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把它们直接画在长方框一侧,这种表示法较为直观。

5、AB直接接到蜗牛喇叭上!继电器相当于是一个电控开关,当绕组得电时开关吸合,回路导通。从你上面看,继电器的绕组应该是886或者830,具体可以通过给其中两个脚加电(12V)看是否有吸合声(清脆的响声),可以判断那么另一组就是控制线了。

什么是plc的梯形图?梯形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为采用plc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外部I/O接线图和梯形图。实现正反转控制功能的梯形图是由两个起保停的梯形图再加上两者之间的互锁触点构成。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梯形图是一种图形化的编程方式,用来描述程序的逻辑流程。梯形图由多个水平线条组成,每个水平线条代表一个逻辑线圈或输出。常见的梯形图符号包括接触器、线圈、定时器、计数器等。在PLC的梯形图中,程序从左到右执行,每一个水平线条表示一个逻辑步骤。

梯形图是PLC使用得最多的图形编程语言,被称为PLC的第一编程语言。基本概念 梯形图语言沿袭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形式,梯形图是在常用的继电器与接触器逻辑控制基础上简化了符号演变而来的,具有形象、直观、实用等特点,电气技术人员容易接受,是目前运用上最多的一种PLC的编程语言。